林巧玲 1982年生,福州仓山人,北京市人大代表,北京花卉协会副会长,北京花乡花木集团企业法人、董事长,高级工程师。她从事园林花卉科研技术应用19年,专注于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本土植物育种开发,推广新优花卉品种200余个、获37项国家专利。十年间,她带动花乡村集体跨越式发展,每年营收2000余万元,为300多名女性提供就业岗位,荣获全国五一巾帼标兵、北京市三八红旗手。
13岁,还在长个儿的林巧玲,就帮着照看家里种植的茉莉花、昙花;20岁,她只身前往北京,就读北京林业大学的王牌专业——风景园林;29岁,她果断放弃央企的“铁饭碗”,投身北京乡村建设,振兴花卉产业,大展宏图。
如今,林巧玲常穿梭于各大博览会和北京的社区绿道,一如既往地精心打理着手底的一花一草。与此同时,她背后还管理着年营收6亿元的北京花乡花木集团。
20多年来,这位福州姑娘以惊人的成长速度,如春天抽枝的树木般扎根北京。“能够在这片开满鲜花的沃土上播种希望,深度参与北京城市建设南宫28,我感到非常自豪。”林巧玲说。
一个福州姑娘只身闯荡京城,是如何站稳脚跟,并在花卉行业大展拳脚的?故事还得从北京的一个村庄讲起。
在北京丰台区花乡地区,有一个有着800多年花卉种植历史的村庄,名为草桥村。2006年,刚毕业的林巧玲进入中国航天建筑设计研究院工作,接到的第一个项目,就是给草桥村设计一座体育公园。
为做好这个项目,林巧玲拿出自己的专业能力,手绘了大半张会议桌大小的规划设计图。当时的草桥村党委书记王茂春一看大喜,觉得这个姑娘有能力,就向正在实习期的林巧玲发出邀约,邀请她到草桥村的花卉企业上班。
王茂春是个有情怀、有远见的老园林人。彼时,草桥村虽已经进行了股份制改革,每个村民都变成了股东,但缺少人才,南宫28他特别希望能招募到人才帮助草桥村发展花卉产业。刚刚入行的林巧玲在当时谢绝了。
时间转眼来到2010年,王茂春又一次向林巧玲抛出橄榄枝。此时的林巧玲29岁,在中国航天建筑设计研究院华阳公司任支部书记、项目负责人,承接的都是重大项目,前途无量。
在央企做得顺风顺水的她本不应该心动,但是王茂春的一句话,让她犹豫了:“你就把草桥当作一块试验田,你在这里可以随意去画、去勾勒。”
这对于一个园林设计师而言无疑颇具吸引力。“我希望我的设计图纸能够落地,从蓝图变成现实,我需要一个可以实践理想的地方。”回忆当时的选择,林巧玲想起了母校北京林业大学“知山知水,树人树木”的校训,以及林业教育家梁希先生“替山河装成锦绣,把国土绘成丹青”的理想,这些都在她的思想上留下了深刻印记。
虽有王茂春的赏识,林巧玲还是犹豫不决,在得到家人支持后,她作出决定:那就试试吧,上村里去!
“那时候就想着,还年轻,大不了从头再来,反正有一技之长,也能混口饭吃。”就这样,林巧玲到了草桥村,开启了她的新事业。
面对一个“空降”的陌生姑娘,村里质疑的声音也不少,“她是干设计的又不是干管理的,能做好吗”“肯定干不长久,干不成”……
那时公司一共才80多人,算上林巧玲总共才3个本科生,其他全是草桥村村民,全年产值不到600万元。
既然决定了,林巧玲也不想那么多,就埋头干吧。“刚开始没有人,什么都要自己干,白天在田间地头干管理,晚上还要在办公室画设计图。”就这样,用了不到5年的时间,林巧玲建立起公司研发、生产、销售的全链条产业链,还组建了自己的设计团队,同时开始承接花木的养护工作,并主持建设了中国插花艺术馆,把草桥村的花卉产业带上了新台阶。
惊叹声从踏入中国馆北京展区时开始响起。2019年,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人头攒动,作为国际上最高级别的园艺博览会,来自五大洲的11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。时隔5年,仍能在各大媒体当时的报道中,感受到世园会的火爆。而这些报道竟无一例外地都重点着墨了一处胜景——中国馆北京展区。
一面红墙下,玉兰、月季、菊花、腊梅等春夏秋冬四季之花同台媲美、各领风骚;跟随墙面上雨燕的身影,可领略颐和园清宫古桂、百年盆景等园林瑰宝,令人大饱眼福。
作为东道主,北京展区被赋予了特殊使命:需在200平方米不到的“方寸之地”,呈现出北京独有的园林园艺造诣与故事。接过这一重任的,正是林巧玲。
林巧玲本是该展区的施工团队负责人,临展前一个多月,设计稿迟迟未定,主办方焦头烂额,考虑到林巧玲的设计专业性,临时委托她担下设计工作。
时间紧、任务重,林巧玲领着团队,一个月内数易其稿,最终敲定了“红墙百花,绿水青山”主题,效果呈现赢得了各方赞誉。“该展区的一大亮点是采用了北京1200年历史的花期调控技术——煻花技术,这也是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。”林巧玲介绍,让四时盛开的花,统一于世园会上盛放,彰显了北京园艺的文化传承与创新能力。
开展迎客,一炮而红。对此林巧玲笑称:“现在回想起来,这简直是我最光荣而难忘的时刻,能承接这样一个重任,我觉得非常幸运。”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,她为此准备了十余年,顺利带领北京花乡花木集团步入前所未有的爆发式增长阶段。
近年来,林巧玲团队参与多项重点园林绿化建设工程,陆续承接了百万亩造林、留白增绿、小微绿地、城市森林建设,以及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、庆祝中国成立100周年大会、中非论坛、河北园博会、江苏园博会、世界花艺大赛等重要活动的相关项目。
在深度参与北京花园城市建设过程中,林巧玲发现,花卉产业迎来转型升级机遇期,将有更大的作为。于是,她着力推动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,重点围绕花卉科技、花卉文化、花卉交易做文章,计划打造集花卉文化交易于一体的北京花卉科创中心,成为北京花木花卉林草行业的科创基地。
2021年,林巧玲特地回福州拜访了北京林业大学的师姐,也是当时福州园林的“当家人”、福州市园林中心主任杨晓。
那时候,福州的福道建设全国闻名,这条总长20多公里的步道系统穿越多个公园节点,多个地标性服务建筑物和特色景观桥,在森林、绿地与城市间穿梭,串联起福州的山水与市井。
两个“城市画师”的见面,不仅是两个园林人的交流,也是两种城市景观设计理念的碰撞。回到北京后,林巧玲就把城市绿道的设计思想融入北京花园城市的建设当中。如今在草桥村,当初设计的百花园如今已经基本形成了社区绿道。
“能将福州的山水文化融入首都的花园城市建设中,我觉得非常自豪和骄傲。”林巧玲说,回首过往,自己还是很庆幸选择了园林这个专业,也很庆幸自己到了基层,更觉得有幸能将自己的经历、工作融入区域经济发展,甚至更宏大的生态文明建设当中。
要理解林巧玲的这份心情,得追溯到她的少女时代。林巧玲的老家在福州仓山区,一个曾经广泛种植茉莉花的地方,也是福州茉莉花茶重要的产地。小学的暑假,林巧玲经常腰上挂着箩筐,到家里的茉莉花田采花。她自己也爱种花,在老家二楼阳台的走廊上,就摆着她种的昙花、茉莉。而老家房子前后的院子里,还种着芒果、龙眼、南宫28无花果等果树,一到结果的时候,好不热闹。
虽然打小在花花草草中长大,但林巧玲一开始也没想到要从事园林工作。可以说,是在北京林业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涯,影响了她的职业选择。毕业后,她的目标很明确——想当园林设计师,因而一毕业就进入中国航天建筑设计研究院,成为了一名园林景观设计师。
从曾经在家中悉心照料花草的小女孩,成长为如今扎根首都的行业佼佼者,回望走来的这一路,林巧玲在采访最后谈到了女性力量。
“女性一定要独立自主、自立自强。”在林巧玲看来,很多时候,谁也不比谁聪明多少,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勤奋、认真、扎根。“一个人在一个行业扎根10年,可能就掌握专业了;扎根20年,可能就成为专家了;扎根30年,或许就成为‘大家’了。”在林巧玲的公司,女性职工比例已经达到60%以上,只要是优秀认真努力的女性南宫28,她都愿意给机会。
采访结束,我们道别后,林巧玲又给我们发来信息:“中学学校走廊上挂着的林巧稚画像,一直鼓舞着我。”
这位巾帼前辈是我国现代妇产科学的主要开拓者、奠基人,被尊称为“万婴之母”,也是闽籍优秀女性代表。在一代又一代杰出女性拼搏故事的鼓舞下,越来越多的新时代女性在各行各业绽放新的光彩。